反置入特刊 : 媒體生態改變 置入性新聞攀升
【記者譚伊倫/嘉義報導】
政府的置入性新聞在2003年開始興起,近年卻愈有攀升的趨勢,且越演越烈,媒體從報導事實的專業人員變成政府廣告的宣傳者,不僅浪費國家公帑,更欺瞞民眾,無法發揮媒體監督政府的角色。
![]() |
政府置入性新聞在前中國時報記者黃哲斌的部落格中,引起討論。 記者譚伊倫/翻拍自黃哲斌部落格 |
自黃哲斌離開中國時報後,政府置入性新聞令人關注,然而,一般民眾對於地方政府的置入性新聞並不了解,嘉義市政府新聞科科長張婉芬表示,市政府並沒有編列置入性新聞的預算,大多是以活動節目的方式來宣傳舉辦的活動,而這些活動又是以下面各個業務單位去處理的;嘉義縣政府行政管理處處長邱美切則回應,縣政府對於宣導政策這部分的預算很少,大多由規劃活動的方式來傳達,沒有編列新聞或節目的這種科目的預算。
對於政府置入性新聞,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,政府收買新聞,使得新聞受控於政府,如此就無法監督政府,這樣跟威權時代沒有兩樣,民眾也被媒體報導欺騙,活在謊言當中,無法在新聞媒體的監督下看到政府的作為,記者從報導事實的專業人員變成業務員,成為政府宣傳廣告的附庸。
政府置入性新聞從2003至今,攀升率大幅增加,政府用收買新聞的方式來掩蓋其所作所為,不僅欺騙大眾,也讓專業記者面臨專業判斷和倫理之間的抉擇,更讓媒體失去了監督政府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