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線話題 : 創新大樓建立 首重跨領域教學
【記者呂芳儀/中正大學報導】
中正大學鑑於校內各院教室不足,以及多元的教學研究中心<註一>紛紛成立,校方計劃興建一棟名為「創新大樓」的新式建築。往後系所教室及新成立的相關單位移到此處,促進校內各系間的融合,也便利各教學研究中心從事跨學院的研究。
「創新大樓」興建計劃原訂為擴建「工學院二館」,以解除工學院教室外移的現象,例如通工系外借圖書館以及共同教學大樓的空間,而光機電所則借用物理館空間。由於中正自九十五學年度起,學生招收數量提高約六成,造成部分學院普遍都有教室過小、辦公室不足等內部飽合的情況,未來仍會導致學生學習資源不足、上課品質不佳。因此校方決議將原本擴建工學院二館的計劃,修正為建立校內多元化的新式大樓,重新更名為「創新大樓」,預計校務會議通過此計劃後,將會提報教育部審核。
![]() |
創新大樓位址在工學院二館隔壁,將規劃為新式大樓,方便各系行政系統的交流。 圖片來源/中正大學提供 |
創新大樓位址同時鄰近管院及行政大樓,往後進駐的學術單位可透過整合的方式,在各系所交流中得到獨特的教育規劃及模式。另一方面,藉由研究中心辦公室、實驗室及跨領域學程等空間之設置,有助於結合各專長的師資成立大型的研究計畫,向教育部爭取更多建教合作的經費。通工三劉伽鑫表示,跨領域學程讓教學方式不再封閉,面對產業變革的環境,學生能培養多方面的專長。礙於空間上的不足,過去所成立的部分在職專班並無專屬教室,或是無法開設相關課程,創新大樓提供的空間,能讓系所開設新課程的規劃不受侷限。而退休人員聯誼室的成立,副校長吳財福表示,學校教授可透過聯誼室與退休教師進行經驗交流,平時提供退休人員從事研究的場地。學校不再只加強學生的學習效能,中正校內更強調師資與學生培養的雙向發展。
除了以建設創新大樓統整各領域的學術資源,樓文達表示,未來學校希望將各院的名稱重新定義,讓各院能實際發展為綜合型大樓,也讓未移至創新大樓的科系或是教學發展中心,能轉換為跨學程型態。學校期望打破既有系所的框架,建立良好的產學互動模式。
<註一>校內的教學研究中心目前有自動化研究中心、工具機研究中心、電信研究中心、網際網路研究中心、精緻電能研究中心、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、晶片系統研究中心、精密模具研究中心、奈米設計與原型研究中心、尖端製程與軋鍛技術研究中心、語言研究中心等,未來也會陸續有更多配合各科系產生的教學研究中心。
<註二>管科學系重視國際認證的學程,中正大學管理學院目前正積極申請AACSB國際商管認證。